2016年第一天,2015年央行進行的5次降息全部于今日起一次性兌現(xiàn),五年以上的商業(yè)貸款基準利率從年初的6.15%,降至了目前的4.9%。降幅將高達20.33%。
如果2015的你沒有抓住購房機會的話,別著急,2016年還有希望。
為什么?
一、信貸 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
2015年和以往趨嚴的政策相比可謂是政策的“紅利年”,多重利好的房貸政策為市場大幅增溫。信貸市場經(jīng)過多次降準降息,已經(jīng)非常寬松了,不少購房人都關心這樣寬松的信貸環(huán)境是否能在明年延續(xù)。
為此,房產金融服務專業(yè)機構作出預測,在近幾年房地產市場大力加快消化庫存的背景下,明年整體的宏觀調控政策基調仍然趨于寬松,因此房貸調控政策的出臺整體仍將以寬松態(tài)勢為主。
一是降息降準。業(yè)內人士預測即便明年不降息,利率也將會繼續(xù)走低(利率打折)。如果經(jīng)濟形勢依舊不容樂觀,或有4-5次的降準。
二是購房首付比例下調。首付下調能最大程度激活剛性需求,對樓市去庫存將發(fā)揮最為顯著的推動作用。目前大多數(shù)農二代都計劃在所工作的城市安營扎寨,手頭又不富余,在首付30%的基礎上再次下調,無疑能大大降低他們的買房門檻。
房產專家丁祖昱認為,一些庫存積壓嚴重的三四線城市,首套房首付降至10%將是2016年樓市去庫存的終極大招。而對于北京、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,也可能出現(xiàn)20%的最低首付。
同樣,業(yè)內人士預計,雖然今年二套房首付降至4成,但對于部分剛改善客戶仍存在著一定的換房壓力。為了釋放部分剛改善客戶的需求,2016年二套房首付同樣有望下調。像北京的二套房公積金貸款首付已經(jīng)降至20%,為了刺激樓市,商業(yè)貸款也不排除跟進的可能。
二、稅費 減輕購房稅費壓力 購房優(yōu)惠多多
2016年可能進一步放寬松的還有購房稅費的改革,有望通過降低稅費,促進二手房買賣更加活躍。
行業(yè)人士認為,2016年可能采取的刺激性政策,一是房貸利息抵扣個稅。稅改革方案在財政部內部已經(jīng)完成,預計最快2016年上半年上報,下半年會選擇部分方案實施。上述方案中,住房按揭貸款利息納入個稅抵扣,可能會率先啟動;該項政策能夠切實提高購房者的購買力,特別是對改善型需求的刺激或更為明顯,短期內,一旦實施,將在一、二線城市引爆樓市,對于庫存去化會有明顯的促進作用。
二是,二手房交易稅費。今年營業(yè)稅“5改2”著實讓二手房市場火了一把,預計2016年營業(yè)稅、契稅等房屋交易稅費都有所調整。
還有,其他的相關政策。如公積金貸款額度的提高、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、各城市執(zhí)行土地供應的“有供有限”政策、政府收購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等。
利好政策下2016將成為買房機會年
無論是限購有條件松綁,還是信貸與稅費的降低,當前業(yè)內對于明年樓市政策走向的預測都是樂觀積極的。2016年也有可能因為更多的刺激性政策出臺,成為新的購房機會年。
民建中央經(jīng)濟委員會副主任馬光遠29日就發(fā)表文章稱,如果能在住房金融、稅費減免等方面構建真正的制度體系,中國房地產有希望實現(xiàn)脫胎換骨的變化?!跋嘈琶髂隇榱送瓿扇齑娴娜蝿?,信貸政策,稅收政策,財政補貼,住房金融等方面都會有一定的動作,20%的首付肯定會推出,各種短期的措施都意味著買房可以享受刺激的紅利?!痹谒磥?,一線城市、重點城市以及未來人口流入的城市,肯定是買房的最佳時間窗口,至于投資其他城市的房地產,意義不大。為了居住買房,明年肯定也是好的時機。
同時,雖然地價等因素導致房價可能仍會在高位,但決策部門仍在鼓勵開發(fā)商降價。在21日閉幕的中央經(jīng)濟工作會議上就明確提出,要鼓勵房地產開發(fā)企業(yè)順應市場規(guī)律調整營銷策略,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。當然,這個“降價”更多的是指向庫存嚴重的三四線城市。
如此看來,2016仍是購房的好時機,該出手時還是要出手。
6大錦囊教你如何在2016年選好房
1 首先是庫存消化周期。一般認為,城市的庫存消化周期在12個月左右,則庫存量處于一個良性的位置,新房市場供求基本平衡。上表所羅列的城市中,只有天津小幅超過了這個標準,其他城市供求穩(wěn)定,并沒有高存量的風險。
2 其次看二手房市場?;钴S的二手房市場是新房市場穩(wěn)定繁榮的保障,由于住房需求傳導機制的作用,哪怕是低端二手房的需求,也有可能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地為新建商品住宅釋放需求。二手房市場的體量越大,這種傳導機制就越有效率。在有數(shù)據(jù)記錄的城市中,絕大多數(shù)二手房成交體量已經(jīng)達到了全部住房成交的三成以上,有利于住宅市場的流通。
3 累計購地銷售比表述的是土地市場的供求關系,比值越低表示土地越緊缺。根據(jù)中原長期監(jiān)測土地市場的經(jīng)驗判斷,150%為庫存警戒線,超過警戒線的城市有土地供應過剩的風險,這種風險也很容易傳導到新房市場。
4 “人均累計新房銷售面積”是我們最早提出用于描述新房市場發(fā)展程度的指標,這個指標數(shù)值上等于“1998年以來城市的累計新建住宅銷售面積“與”當年常住人口數(shù)”之比。該指標可以為橫向比較各城市新房市場發(fā)展程度提供了參考依據(jù)。同一時間點,這個指標越高,顯示該城市新房市場發(fā)展程度越高,同時未來繼續(xù)提高的空間變小。由于該指標是人均值,如果當?shù)厝丝谠鲩L快,即使指標數(shù)值不變,也能保持穩(wěn)定的新增住房需求。
5 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和人口流動率,上述各城市在這兩項指標上趨同性比較強,除了南寧外,城市化率都已經(jīng)超過60%,外來人口超過常住人口的10%,在深圳和東莞,外來人口甚至超過常住人口的75%。這兩項指標越高,顯示基于人口的潛在住房需求越高。
6 最后是人口增長速度。人口數(shù)量是住房需求的最基本來源,城市的人口增長越快,住房需求,尤其是居住性需求就越大。此外,人口的聚集還帶來了商業(yè)的發(fā)展、勞動力資源的聚集等等,也造成了公共資源,尤其是土地資源的稀缺。正是這種需求性和稀缺性維系了城市住房的價格。
(來源:騰訊網(wǎng))